茶鄉兩代種茶人/蘇軾冰

蘇軾冰

知道雙柏白竹虎芽茶葉很早了,認識白竹虎芽茶廠總經理周繼俊卻是前不久的事。

2023年5月4日,雙柏縣友林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世成去少數民族聚居的大麥地鎮河口村委會石寶山村,給當地舉辦的民族傳統節日“象鼻山節”提供音響服務,邀我跟隨前往。

周世成為人誠懇、熱情厚道,是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他的公司是全國“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示範企業、州、縣優秀企業。第二天辦完節從白竹山回來,他一路上介紹白竹虎芽茶廠總經理周繼俊和他的茶葉,說帶我去茶廠看看。

我們到白竹虎芽茶廠時,太陽已經落山,座落在綠樹叢中的茶廠內卻空無一人。經電話聯繫,過了一會兒,一個年輕人才匆匆忙忙趕了回來。經周世成介紹,得知他就是白竹虎芽茶廠總經理周繼俊。

小周長得帥氣,看上去精明能幹,初次見面,給我的印象特別好,要不是交談中說起,一點也不像40出頭的人。

周繼俊1982年1月16日出生,是白竹山下的法裱鎮爛泥村委會丫口村人,與白竹山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生在白竹山,長在白竹山,是喝著白竹山的山泉水長大的年輕一代。他的二叔周全才是白竹山法裱公社茶廠的第一代種茶人,後來調茶桑站工作。1973年11月,父親周增才又進入公社茶廠,接過二哥的事業,成為白竹山上的種茶人。1985年公社茶廠解散,周增才捨不得自己苦心經營的茶園,就冒著風險貸款買下了公社茶廠,直到1988年歸給法裱供銷社,一直與茶葉打交道,直到退休,是白竹山茶廠資歷最老的一代種茶人。他對白竹山茶葉的感情,對附近的村民和兒子影響很大。從小,兒子周繼俊就知道白竹山的美麗傳說,熟悉白竹山茶,瞭解白竹山茶的前世今生。

2003年7月,周繼俊高中畢業,考慮到父親在白竹山茶廠靠微薄的收入支撐家用,家裏只有母親一人勞動,他沒有繼續上學,選擇回家務農。

在當地山區農村,很多年輕人立家創業的出路一是栽烤煙,二是出門打工,稍微有頭腦的選擇做生意。剛開始,周繼俊和村裏人一樣栽起了烤煙。栽烤煙是技術活,也是力氣活,還受乾旱、病蟲害等因素的嚴重影響,又苦又累不說,一年到頭下來,沒有掙到多少錢,要徹底改變貧困的貌根本不可能。後來,周繼俊又做起了生意,到每個村子裏收購豌豆和蠶豆。他白天幹活,晚上去收,半夜用貨車拉到昆明交易市場賣,雖然很辛苦,但是比起栽烤煙好多了,也賺了一些錢。

2007年,父親卻提議他嘗試種植茶。此時,周繼俊的銷路逐漸打開,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了希望,但他想到父親一生對白竹山茶的感情,想到家鄉父老鄉親依然貧困,自己是白竹山下新一代有知識的青年,卻不能為他們做點什麼?開始動搖了。父命不能違,家鄉父老鄉親更不能不管。於是,他果斷地放棄了自己得心應手的豌豆和蠶豆經銷,聽從父親的建議,一門心思跟父親學習種茶、制茶技藝。

從種植茶樹開始,周繼俊就選擇了優良的雲南大葉茶種來栽種。他家的第一批茶樹是從白竹山茶葉有限公司的茶地裏摘取茶果,自己育出茶苗來栽的。剛起步種茶的那年,家裏的開支基本就靠母親種田和父親微薄收入來支撐,各方面困難重重,但周繼俊有自己的理想和年輕人執著的性格,一旦下了決心,就義無反顧,百折不饒。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難,決心繼承父輩的事業,完成他們未盡之事,傳承白竹山茶古法制茶技藝,為家鄉的父老鄉親闖出一條新路。

延伸閱讀
最新政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