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僧團大舉收購加拿大愛島土地惹議 省府將調查
台灣福智僧團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舉收購土地,規模約1/4個台北市大,當地居民批評福智鑽法律漏洞完成土地交易,該省政府將調查土地所有權情況。對此,加拿大福智發言人說,信徒買地都是自發性行為。
福智僧團2008年在愛德華王子島成立大覺佛學院(Greate Enlightment Buddhist Institute Society,,GEBIS),之後不斷在當地購買土地,興建大型道場和多所佛學院。
加拿大「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的調查報導指出,一個名為「保護愛德華王子島聯盟」(Coali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I. Lands)的公民組織估計,福智和有關聯的人員已經在當地購買超過1萬7000英畝的土地,控制了所在地區國王縣(King County) 4%的土地,而國王縣約占愛德華王子島面積的1/4。
1萬7000英畝等於68.85平方公里,也就是福智在愛德華王子島買了將近1/4個台北市(面積271.8平方公里)大的土地。
目前福智在當地已建5個佛學院校區,成千上百名學生和僧侶尼姑不斷進入該校區學習佛法,這對當地生活和文化帶來衝擊。
愛德華王子島人口僅17.6萬人,是加拿大面積最小的省份,僅5660平方公里,島上多是家庭農場。
為了保護土地,愛德華王子島省於1980年代公布「土地保護法」,企業最多僅能買3000英畝的土地,個人最多買1000英畝,非居民每人只能買5英畝。
該省居民抱怨,福智相關人士利用立法中的漏洞,透過公司和信徒個人網絡分割交易,掠奪土地。
「環球郵報」分析涉及福智的數百份土地所有權文件,發現大部分土地都是用信徒個人名義擁有,一些信徒擔任福智旗下不同機構的負責人,其機構業務和土地關係又出現重疊現象;加上福智不公布詳細成員名單,很難真實瞭解福智掌握的土地面積。
當地居民稱,福智不斷購入房產土地,已經導致農村社區的房地產價格上漲,而且許多房產至今仍處於閒置狀態,這加劇當地的住房危機。福智則表示,在愛德華王子島購買土地完全合法。
加拿大福智發言人凱利(Eli Kelly)是極少數出生於該省的僧侶,他接受採訪談到土地爭議時說,信徒買地都是自發性行為,並稱「如果我們是天主教徒,就沒有人會質疑我們。歷史上任何來到愛德華王子島的新團體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
「環球郵報」提到,福智不僅是宗教團體,它還經營許多生意,擁有珠寶、電子、有機農業、翻譯和出口部門,還有許多附屬基金會、空殼公司和捐助者的財務饋贈等網絡,密密麻麻交織在一起。
福智僧團2008年在愛德華王子島成立大覺佛學院(Greate Enlightment Buddhist Institute Society,,GEBIS),之後不斷在當地購買土地,興建大型道場和多所佛學院。
加拿大「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的調查報導指出,一個名為「保護愛德華王子島聯盟」(Coali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I. Lands)的公民組織估計,福智和有關聯的人員已經在當地購買超過1萬7000英畝的土地,控制了所在地區國王縣(King County) 4%的土地,而國王縣約占愛德華王子島面積的1/4。
1萬7000英畝等於68.85平方公里,也就是福智在愛德華王子島買了將近1/4個台北市(面積271.8平方公里)大的土地。
目前福智在當地已建5個佛學院校區,成千上百名學生和僧侶尼姑不斷進入該校區學習佛法,這對當地生活和文化帶來衝擊。
愛德華王子島人口僅17.6萬人,是加拿大面積最小的省份,僅5660平方公里,島上多是家庭農場。
為了保護土地,愛德華王子島省於1980年代公布「土地保護法」,企業最多僅能買3000英畝的土地,個人最多買1000英畝,非居民每人只能買5英畝。
該省居民抱怨,福智相關人士利用立法中的漏洞,透過公司和信徒個人網絡分割交易,掠奪土地。
「環球郵報」分析涉及福智的數百份土地所有權文件,發現大部分土地都是用信徒個人名義擁有,一些信徒擔任福智旗下不同機構的負責人,其機構業務和土地關係又出現重疊現象;加上福智不公布詳細成員名單,很難真實瞭解福智掌握的土地面積。
當地居民稱,福智不斷購入房產土地,已經導致農村社區的房地產價格上漲,而且許多房產至今仍處於閒置狀態,這加劇當地的住房危機。福智則表示,在愛德華王子島購買土地完全合法。
加拿大福智發言人凱利(Eli Kelly)是極少數出生於該省的僧侶,他接受採訪談到土地爭議時說,信徒買地都是自發性行為,並稱「如果我們是天主教徒,就沒有人會質疑我們。歷史上任何來到愛德華王子島的新團體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
「環球郵報」提到,福智不僅是宗教團體,它還經營許多生意,擁有珠寶、電子、有機農業、翻譯和出口部門,還有許多附屬基金會、空殼公司和捐助者的財務饋贈等網絡,密密麻麻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