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紅茶:一脈茶香傳千年
茶,是大自然對人類味蕾的珍貴饋贈。
而紅茶,作為全世界最多人飲用的茶類之一,從東方一直風靡到西方,離不開它紅豔如火的顏色和甘美醇香的口感。
被譽為「紅茶之鄉」的英德,地處廣東省北部山區。這裡出產的英德紅茶工藝精湛、聲名遠揚,以其外形勻稱優美、色澤烏黑紅潤、湯色紅豔明亮、香氣濃郁醇正的特點,成為中國著名的茶葉品種。
闖出國門的「東方金美人」
「嶺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早在1200多年前,茶聖陸羽在《茶經》裡就有關於英德產茶的記載,文中的韶州就是指現在的英德、曲江等地。
英德市地處廣東省北部,北江中游,在北緯約23°至25°之間,由於常年溫暖多雨,無霜期長,自然土以赤紅壤、紅壤以及黃壤土為主,土地肥沃,呈微酸性,適宜茶樹生長。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技術推廣服務部主任黃華林介紹,英德紅茶的發展主要有兩個階段,一個是以出口為主的紅碎茶發展階段,另一個是以內銷市場為主的工夫紅茶發展階段。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1991年,英德紅碎茶通過出口遠銷海外,以其顆粒重實,色澤棕潤,香氣清鮮高銳,湯色紅豔明亮,滋味濃強鮮爽的特點,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海外市場青睞,有「東方金美人」之稱。
1963年,英德紅茶在英國倫敦茶葉拍賣市場上展銷受到讚譽,稱英德紅茶色香味俱佳,可與錫蘭紅茶媲美。消息傳開後,英德紅茶名揚四海,供不應求。僅在1964年至1991年間,英德紅茶出口累計達2.73萬多噸,累計創匯4459萬美元。
如今,英德紅茶已逐步從紅碎茶階段發展成工夫茶階段,主要以條形狀的「英紅九號」紅茶為主,外形略捲曲有金毫,香氣濃郁持久,湯色紅濃明亮,滋味濃醇甘甜。
非遺技藝的薪火相傳
在英德市英紅鎮的一處茶園內,85歲的中國紅茶制茶大師袁學培正躬身於翠綠欲滴的茶樹叢中,仔細觀察茶葉生長情況,並不時對身邊的徒弟丘少敏叮囑:「茶葉的嫩、鮮、勻、淨是關鍵,一定要做好科學的水肥管理。」
而紅茶,作為全世界最多人飲用的茶類之一,從東方一直風靡到西方,離不開它紅豔如火的顏色和甘美醇香的口感。
被譽為「紅茶之鄉」的英德,地處廣東省北部山區。這裡出產的英德紅茶工藝精湛、聲名遠揚,以其外形勻稱優美、色澤烏黑紅潤、湯色紅豔明亮、香氣濃郁醇正的特點,成為中國著名的茶葉品種。
闖出國門的「東方金美人」
「嶺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早在1200多年前,茶聖陸羽在《茶經》裡就有關於英德產茶的記載,文中的韶州就是指現在的英德、曲江等地。
英德市地處廣東省北部,北江中游,在北緯約23°至25°之間,由於常年溫暖多雨,無霜期長,自然土以赤紅壤、紅壤以及黃壤土為主,土地肥沃,呈微酸性,適宜茶樹生長。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技術推廣服務部主任黃華林介紹,英德紅茶的發展主要有兩個階段,一個是以出口為主的紅碎茶發展階段,另一個是以內銷市場為主的工夫紅茶發展階段。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1991年,英德紅碎茶通過出口遠銷海外,以其顆粒重實,色澤棕潤,香氣清鮮高銳,湯色紅豔明亮,滋味濃強鮮爽的特點,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海外市場青睞,有「東方金美人」之稱。
1963年,英德紅茶在英國倫敦茶葉拍賣市場上展銷受到讚譽,稱英德紅茶色香味俱佳,可與錫蘭紅茶媲美。消息傳開後,英德紅茶名揚四海,供不應求。僅在1964年至1991年間,英德紅茶出口累計達2.73萬多噸,累計創匯4459萬美元。
如今,英德紅茶已逐步從紅碎茶階段發展成工夫茶階段,主要以條形狀的「英紅九號」紅茶為主,外形略捲曲有金毫,香氣濃郁持久,湯色紅濃明亮,滋味濃醇甘甜。
非遺技藝的薪火相傳
在英德市英紅鎮的一處茶園內,85歲的中國紅茶制茶大師袁學培正躬身於翠綠欲滴的茶樹叢中,仔細觀察茶葉生長情況,並不時對身邊的徒弟丘少敏叮囑:「茶葉的嫩、鮮、勻、淨是關鍵,一定要做好科學的水肥管理。」